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学生们参军抗日 第四卷 猛虎出山 第二十七章 指导教官

第三、部队虽然平均文化素质较高,但受教育情况参差不齐,相互之间交流较少。竞争却多。不够团结,集体凝聚力不够。

第四、部队缺乏一个有效的、从上至下的精神控制机制。比如八路军。是以**教育为精神核心组织起来,所以才会这么有战斗力,不论经受多大挫折也不会散伙。

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考虑到部队的具体情况,张野决心在各级队伍引入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主建国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机制,以达到统一思想,增加部队凝聚力的目的。这套机制不仅要教育部队,还要能够控制部队,监督部队,做到如臂使指一样方便快捷。

今后地学生军,要做到边战斗、边学习,学习作战两不误。象最初的黄埔军校一样,将整个部队组建成一个大大的军校。在这个学校里,不但要随时能战斗,还要随时能学习,让士兵们除了学习军事之外,还要学习一般文化知识和政治哲学理论,并接受类似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地定期考核,不合格者要补考。

由于部队不可能长期集中坐在教室里面上课,但精神引导教育又不可或缺,张野决心参照八路军的政委方式,设立“指导教官”这一职务。

指导教官与各级军事主官同级,但不受军事主官领导,而是直属军部政治部领导;指导教官要跟部队同吃同住、定期组织文化教育培训和体育娱乐活动,丰富官兵的业余生活,并随时答疑解惑;指导教官不参与军事指挥,但要配合军事主官的工作,同时军事主官的各项决定也应报指导教官备案,以便今后的分析总结和明确责任。除了教育部队外,指导教官还负责监督部队的思想动态,从思想意识方面引导和控制部队。

想法基本成熟之后,他便找来李校副,跟他讨论这个问题。李校副一听,登时大为赞同,只是对各级指导教员的组成上,必须慎重行事。并且建议最小设置级别为连级。

李校副地意见跟张野的设想基本一致。而对于各级指导教官的组成,张野的意思是从后方和各级部队中选拔,重点考虑陪都和省城大学生出身,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兵,以及李平掌握的内部监督人员。但是政治审查一定要过关。

军部要设立政治部,负责选拔和领导指导教官,组织考试考核,以及对部队的政治控制。政治部主任,由李校副兼任,直接对张野负责。这种垂直控制方式,是张野从后世香港地廉政公署那里学来的。

在之前的战斗中,各部队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坚守浮山的李永贵第七团及军部直属警卫支队,以及激战安平岭后又转而保卫卧龙洞的特种支队,还有在安平岭参加歼灭第联队地第、第和第旅。所以张野利用这一次部队休整和调整补充编制的机会,请李校副宣布了设立学生军政治部和各级指导教官的命令。

因为李校副已经就此事征求过各部队的意见,所以大家的反映还算热烈。不过张野心里清楚,这是在用高压行政手段迫使各部队接受现实。就算一时得不到好处,从长远来看一定是有益无害的。张野暗暗地想着命令颁布下去,后面地工作就是选拔和培养各级指导教官,以及编制各种文化教材和政治哲学理论。

虽然指导教官是新设立地岗位,但是之前陈思奇、李平和李校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