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另类见面方法 觉人,觉世,觉己者为佛

位,样样都放

不下。放不下的就要害人,害得你为物所累,成了“我的”奴隶,连自己最根本的东西都丢掉了。放得

下,看得淡,就可以对事物、对人们、对众生起平等心,既尊重人类,又尊重自然。不能破坏自然,因

为人、宇宙、万物与我一体,应该平等观察,这就可以发大悲心。佛法的“空”就是本着万物一体的这

个互相依存的精神,空除我执,空除法执,空除贪心。“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要了,或者什么都没有

了,连正法之理都放弃了,不是那个意思!什么都没有了不是“空”,那是佛教说的“断见”,这是邪

见。佛教的空是要明白事物的变迁,事物的朴素依存关系,断除狭隘的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小人思想。

达到空的境界,就是空去了小我而融入到宇宙的大我中去,成为自然的一份子,与自然协调,和合一味。

中道,就是看待万物时,一方面不要否定因果现象,因果是客观存在不能否定;另一方面也不能执着

“实有”,“实有”即对事物的偏执,要空除对“实有”的执着。所以看待人生,看待一切事物,要做

到“合二而一”,亦有亦空,非有非空。《心经》里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论人生现象、宇宙现象都是如此,即不落于“常见”,也不落于“断

见”。断见,就是否定因果,认为一切事物都没有,比如说人死如灯灭就是一例;常见,就是认为一切

常恒不变,“神我”常恒不变,一切山河大地常恒不变。有常见他就有贪心,有执着,他对未来就没有

信心,懈怠懒惰,失去了主观能动性。要空除执着,所以亦有亦空,不落入断见也不落于常见,是名

“中道”。

这是佛家的宇宙观。缘起、性空、中道,这个意趣精深博大,超过世间的一般哲学。世间的一般哲学,

不论东方的、西方的哲学,那个境界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是在世智辨聪上用功。佛法精深博大超越

了世间哲学,也超越了世间的科学,希望大家好好学习,能得到最大的受用。

]灵魂不灭的科学观 自古以来,大宗教家、大哲学家等无不坚信灵魂的存在和不灭。例如犹太族的摩西、耶稣,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我国的老子和孔子等,都亲证灵魂(神识)不灭,轮回确有。大哲学家如希□的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德国的叔本华等,都认定心灵不灭。毕达哥拉斯说:“不洁的灵魂,因为灵气重浊,而堕地狱。”意大利诗人但丁在其著作《神曲》中,也有关于地狱的描述。叔本华也说:“死为物质生命的最后,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后”。

值得高兴的是,走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尖端科学家们也正在用他们的科学实验探索灵魂的奥秘。1963年获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约翰艾克理教授在他的获奖论文中说:“神经细胞彼此之间有无形的沟通物质,这就是灵魂的构成。人体内蕴藏着一个非物质的思想与识力的‘我’,它控制着大脑,就好比人脑指挥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