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白露的指控,宣平帝不得不调查陈留郡王秦翊纬,但没有切却证据宣平帝只是下了旨给这个侄儿道:有人诬陷陈留郡王参与行刺,为了安全便加派人手保护郡王府.
这其实就是变相要监视,只是不好明说.
秦翊纬至少表面也很配合,甚至还闭门谢绝会客.
东宫行刺,太子妃早产,朝堂开始人心异动.有些人是想趁机打压对手,有些人是想将女儿塞进东宫,每个人都在等著看宣平帝或太子怎么动下一步.
秦翊衡动了,但却与上述皆无关.
"儿臣近日阅览重刑死罪题本,察觉下至各地州牧推官上至刑部官员不少对我大齐律并不熟,这样怎能查无遗漏?"
秦翊衡这一上奏刑部尚书兼次辅任得敬便跳出来反驳,"刑部官员覆核皆是仔细查阅大齐律后才定论."
"口说无凭."秦翊衡淡淡地说.
任得敬火气有些上来,自己可是蔚筠的亲小舅连皇帝都得让三分,这毛都没长齐的姪孙竟然敢当庭给自己难堪.
"殿下又有何凭据说我刑部官员不熟律法?"
秦翊衡就等这句话.
"青州府张三命案如下:张三偷盗不良逃逸多年后携一女李氏称妻返家,数日即窃母胡氏财物,胡氏责之,竟持砖殴母,后张三弟张七扭住张三,胡氏持棍责罚张三,李氏竟持刀攻击张七,后刀被胡氏夺下,混乱间胡氏捅死张三.李氏状告胡氏杀子.青州府定罪胡氏杖六十流放两年,大理寺驳正认为胡氏无罪,刑部却坚持原判,任尚书可知此事?"
"知,大齐律明言故杀子杖六十徙两年,何错之有?"
刑部与大理寺本来就不对盘,大理寺驳正刑部自然会找理由反对.
"第一大齐律序言开宗明义道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废疾,犯流罪及以下,收赎,胡氏左脚天生萎缩不良于行,为何还有杖六十徙两年之责?第二胡氏为保张七从李氏手上夺刀表明并非故意杀人乃意外,不可用故杀.第三李氏持刀伤张七却未被惩处.这一案三点错误,任尚书竟问何错之有?孤认为大理寺驳正判无罪才是正确."
秦翊衡一说完任得敬整个脸都变成猪肝色一句话都说不出.
"那太子有何建议?"宣平帝赶紧出来打圆场.
"儿臣建议,刑部官员应每三年重新评核律法,县州府应配有一名精通大齐律之律吏."
大多数朝代的地方官也不通律法,是参照师爷主簿的意见,难免多有偏颇.
刑部官员考核也就算了,但县州府都要配一名律吏这就影响甚大.
首辅兼户部尚书袁尚义赶紧出面"这还得多方衡量."
非皇帝或太子党的大理寺卿韦匡却出面赞同"太子之见有利我大齐万民."
太师周衍泰也许是为了力挺秦翊衡少见出声"臣亦附议太子."
一时宣平帝竟难开口,只能以再议退朝.
一退朝宣平帝秦怀𫍯立即召秦翊衡至乾清宫.
"你竟不先与朕商议,任得敬可是次辅,是妥妥拥护朕之人."
"光拥护二字就可在刑部独大十多年,难道还不满足?"秦翊衡冷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