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主力师万人,优势虽然扩大,仍不足以对鬼子形成绝对压制。而且围困日久,后勤供给压力日增。
他正在为此而头痛。见到陈思奇过来。也自十分高兴。尽管因为张野没有过来,傅长官颇为失望。但是他明白,陈思奇绝不可能在这么大的战略问题上自作主张,并且既然陈思奇第一时间过来,那就说明陈思奇一定是带着张野的想法过来的。^^君子堂首发^^
对于张野打仗地本事,傅长官还是颇为佩服的。能够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从无到有地拉出一支部队,还是一支主要由青年学生组成的部队,一直打到现在的规模,那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何况张野还抛出了抗日“持久战”、“三个阶段”的理论,足见其高屋建翎,游刃有余。
因此,他仔细听取了陈思奇的意见,对于陈思奇所说的,将大同鬼子驱逐出晋省,赶回东北去投靠关东军,努力挑起关东军与苏联红军的火并,从而坐收渔利地策略,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君子堂首发^^
虽说东北也是****领土,可是沦陷已经多年,关东军实力强劲,远非现在的晋绥军和学生军所能撼动。若非关东军被苏联红军缠住,只要一南下,无论是晋绥军还是学生军,都不得不退避三舍。
并且晋绥军守土有责,出省作战也必须考虑后勤补给问题,因此,目前追歼华北日军的时机尚不成熟。而且,仅凭现有的力量,最多也就是奖日军击溃!而按照张野的意见,保留华北日军地实力,将极大地增强关东军对抗苏联红军地资本,改变局部力量对比,膨胀关东军的野心,从而达到祸水北引的目的。\\\\\\
傅长官认为,张野的方案,的确是目前最恰当的选择,不论日军怎么样,至少保持了晋绥军和学生军的实力,并且日军退回东北之后,晋绥军即可沿长城重新构筑防线,依托平型关、雁门关、马头关等天险,将敌人拒之门外。
而在学生军夺取十家庄之后,日军想要两面夹击晋省是绝无可能了。并且南北日军地陆上联系也被切断大半,从而割裂了关东军与内地日军地有机联络,为国内积蓄力量各个击破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只要鬼子退出晋省,再想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这一仗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歼敌。如今内地日军和关东军均无法抽身来援,正是千载难逢地好时机!
于是傅长官当机立断,拍板采用张野的建议,对大同日军改围困为压迫,组织部队轮番进行正面攻击,陈思奇则率学生军两个师加入攻击行动,完全服从傅长官的统一指挥。学生军的这一态度,也令纯朴的傅长官颇为感动。
果然在不间断地攻击了近十天后,日军防线出现了松动。\\\\\\傅长官则集中晋绥军和学生军的所有炮火,对日军防守缺口进行覆盖轰击,一方面隔断日军增援上来,另一方面削弱仍然坚守原地的鬼子的力量,扩大己方优势。
双方不屈不挠地互相血拚两天之后,阵地终于易手,晋绥军在日军外围阵地中央楔入了一个钉子。随后,攻击向两边拓展。学生军拿出了攻打十家庄时的手法,进行坑道作业,大肆爆破,将日军防线一段一段地碾为齑粉。
同时,通过同蒲铁路,阎长官将晋绥军的补给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傅长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