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抗日学生军竹简 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二十七章 厉兵秣马

如果不是紧紧依靠学生军,也许“忠义救**”早就被鬼子打垮了,根本不可能发展到现有的规模!所以他今后的方针,仍将是紧紧跟随在学生军左右,与之协同作战。他相信张野的能力,只要张野肯帮忙,他未来地前途将一片光明。

作为张野的结拜兄弟。他的命运早已经跟张野密不可分了。尽管他仍在竭力地保持着“忠义救**”的独立性和正统性,可是这支戴长官呕心沥血打造的精锐武装,却仍然不可避免地被学生军同化了。

首先是兵源补充方面。

“忠义救**”自从北上进入晋省之后,接连几场大战。人员损失并不小。之后,为了增强部队作战能力,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编。补充进来的兵员,当然几乎全都是晋省本地的青壮,而这些人对于同根同源地学生军具有本能的亲切感。

其次是部队训练方面。

“忠义救**”的部队编制和训练,本来就是戴长官根据张野的《步兵训练操典》制定地,与学生军的整训方式如出一辙!训练科目和考核方法大同小异。士兵们的风格和战术素养也颇为一致。很大程度上。如果不穿军服,几乎难以分辨究竟是学生军的士兵还是“忠义救**”的士兵。

第三是渊源方面。

“忠义救**”自成军后开拔北上。一开始就是与学生军并肩作战,每战必胜。两军官兵在血与火的战斗中,从陌生到熟识,最后成为生死之交的,不在少数。而“忠义救**”地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有一种对张野地崇拜信任感。这种崇拜和信任,是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换来地。就连沈最自己,对此也无可奈何!

因此,学生军一旦有风吹草动,“忠义救**”必定同仇敌忾!

而作为热血青年的沈最,也在战斗中脱下了特务的外衣,蜕变成为一名真正的铁血军人。日军的残暴同样刺激着他的心。虽然张野很少劝他,可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下,沈最的思维方式也不自觉地向张野转变。

自中条山返回后,沈最将大多数接收自卫长官的重武器移交给张野,并命令郭浩帮助学生军建立和训练正规的炮兵部队。如今学生军四个师的炮兵团的实力加起来,已经远在“忠义救**”之上了。

此外,和沈最畏手畏脚地扩充部队相反的是,学生军在后勤支持足够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不断扩编。短短两三个月,其四个主力师已经接近八万人,与“忠义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与“忠义救**”不同的是,学生军的扩充,有广大的晋东南地区的繁荣经济作为保障!

很显然,张野除了会打仗之外,建设地方,发展经济同样是一把好手,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将原来一贫如洗的晋东南根据地整治得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三晋大地上,到处竖起了高大的烟囱,利用当地工矿原料建立的炼铁厂、炼焦厂、机械厂四处林立,产品供不应求,除供应学生军之外,还渡河南运,远销内地。

城市里,山西汾酒和陈醋作为名牌产品,已经形成产业化。原来专为学生军生产军服的布料厂、服装厂,也在满足军品订单之余,大力开发民用产品,除本地自产自销之外,同样销往内地。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新颖的款式风格,已经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