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涛的牢骚,李卫东欲言又止的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张涛却接着说道;“你是不是想说,既然做装载机这么费钱,为什么重型机械厂能推出新款装载机,而我们却做不出来?我告诉你,那是因为丁友亮运气好!
丁友亮从‘七五’科技攻关计划中,申请了一个有关重型机械承载的项目,等于是国家掏钱给他们做研发!所以他们重型机械厂才能推出新产品!”
“原来如此!”李卫东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心中却暗道,这丁友亮不愧是能在三十五岁就坐上重型机械厂一把手的人,有能力,有眼光,也有魄力,还懂得从国家的战略计划中借鸡生蛋。这可不是单单“运气”两个字能够解释的。
从这方面讲,能摊上这样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装载机厂被重型机械厂吞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最起码抱上一条大腿了!
于是李卫东开口劝道:“王厂长,就算是你们装载机厂跟重型机械厂有恩怨,但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职工的未来,我觉得你们还是应该答应重型机械厂的兼并。”
张涛却摇了摇头:“我就是为了职工的未来,才不愿意被重型机械厂兼并的!我们厂上上下下有七百名职工,那重型机械厂只愿意接收一百名,而且还有什么年龄限制、学历限制。把年轻的、有学历的都挑走了,余下的没学历的、年纪大的六百人去哪里?”
“竟有此事?重型机械厂不应该接收你们全部的员工么?你们毕竟都是国企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张涛却冷哼一声:“哼!那个丁友亮早就想对重型机械厂进行改制了,他收购我们厂,无非就是想借我们厂的设备和场地来扩大产能,他当然不想要我们的工人!”
企业搞兼并的时候,挑肥拣瘦也是正常的事情,看你不顺眼,或者是觉得你无法创造价值,一脚踢开也常有。不过总的来说,这种人事方面的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但是在九十年代初,国企之间的合并,应该对工人照单全收的,这也算是国情使然。
国企兼并国企,只要设备和场地却不要人,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正常,两个利益团体合并,互相掐架是必然的,和睦相处反而不正常。
而且重型机械厂也要搞股份制改革的话,人太多反而会更麻烦一些。更何况兼并装载机厂的职工,不是重型机械厂的原生土著,到时候利益分配也是一个隐患。
最好的方法就是只要设备和场地,不要工人,没有人,自然也就没有了纷争。
然而丁友亮还是很聪敏的,他给了装载机厂一百个名额,还都是年轻有学历的。
年轻人能干活,学历高的有技术,这些都是人才,要来也不吃亏。
更重要的是,这一招可以从内部分化装载机厂。
年轻人觉得,兼并成功更的话,自己有更好的出路,能去重型机械厂工作,那些年纪大的却阻碍兼并,等于是阻碍他们未来的发展。久而久之,互相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化。
一旦装载机厂内部不团结,那么兼并装载机厂,就更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以李卫东的商业嗅觉,他一瞬间就识破了丁友亮这一石二鸟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