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选定班加罗尔为印度的高科技发展基地。因为这里司机气候比较宜人,环境也很好,适合人类居住,很适合发展精密制造业。
印度政府也将很多国有的科研机构,搬到了班加罗尔,比如负责火箭和卫星空间研究的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印度科学研究组织、国家航空实验室等等。
七十年代时候,印度又开始进行教育改革,将很多大学都搬到了班加罗尔,诸如印度理工学院、印度管理学院、印度信息技术学院等印度的名牌大学,全都汇聚于此。
到了八十年代,班加罗尔开始吸引国际高科技公司的注意,当时很多国际高科技公司,为了进入印度市场,纷纷进入班加罗尔。
比如德州仪器在1987年进入班加罗尔,b则在1991年进驻,通用电气也在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那时候的班加罗尔,真有成为亚洲科技中心的劲头。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印度终于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打工仔”。特别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很多美国公司为了解决成本,将软件方面的业务承包给了印度,巅峰世纪全世界软件行业的产值有近五成来自于印度。
实际上印度所负责的工作,几乎不所涉及到核心的研发,主要是提供软件外包服务,跟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欧美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逻辑,只不过是衣服鞋子,变成了软件服务。
比如你向美国的一家互联网企业投诉,接待你的人并不是美国人,而是身处印度的客服,为你解决问题的也不是美国人,而是美国外包的印度公司。
也正是因为涉及不到核心的研发,所以印度始终没有出现一家世界级的科技公司,印度这个所谓的“软件大国”,也拿不出一款世界知名的应用程序。
后世很多“印吹”天天说印度的行业多么的强大,事实上早在2018年,深圳一座城市的产值,就超过了整个印度。而之后的几年,差距还不断的被拉大。
印度做软件外包服务,实际上靠的就是码农足够多,然而科技发展到今天,软件自动化、机器人咨询技术、大数据分析日渐成熟,这对于“软件苦力”的需求大减。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很多大企业的客服还都是人工,现在用的全都是智能服务,甚至很多网店都是客服了,压根就不需要人工。
软件自动化、职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的发展,对于印度的行业而言,显然是致命的打击,印度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只做外包服务的话,未来的产业,只有衰落这一条道路。笑傲文学
然而在2000年的时候,印度的软件服务行业还是很强大的,班加罗尔聚集全世界最多的“软件苦力”,为欧美国家提供服务。
也因此,这时候的班加罗尔正在大兴土木,兴建各种的建筑和基础设施,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一片工地上,一名印度司机正坐在挖掘机的驾驶室里,优哉的摆弄着操作杆。
司机所驾驶的这台挖掘机,便是富康工程生产的。
不远处,几个拾垃圾的幼童,正一脸好奇的的盯着这台挖掘机。
司机看了看这几个孩子,大声呵斥道:“都给我滚,这里是你们能来的地方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