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稷这才发现了他们一行,赶紧上前见礼。</p>
“你呀,不生出些事来,就不是五郎了,伤好透了?”封常清的话与其说是训斥,倒更像宠溺多一些。</p>
“嘿嘿,早好了,手一痒,就没顾上其他,这帮贼厮鸟,个个眼高于顶,不打上一顿,如何服众。”</p>
“你适才说,这里不会有大战,是个什么意思?”既然不是私斗,封常清就放心了。</p>
“很简单,从这里一直到大勃律,全是山间林地,没有大军施展的空间,别说一万人了,就是五千人都嫌多,朝廷如今兴师动众,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吧。”</p>
又让这小子猜到了,封常清不知道是该说他头脑敏捷,还是异想天开,实际上五路合攻,安西的这一路最为偏远,能起到的作用也最有限,摆一万人在这里,就是希望能吸引吐蕃人来援,可是吐蕃人的反应,看样子是准备放弃了,否则不会做出退回婆夷川对岸的举动。</p>
“或许打不起来,吐蕃人只要砍了藤桥,咱们就只能徒呼奈何。”田珍在一旁接了一句,他是想把话头扯开,免得这些人算后帐。</p>
对此,刘稷是不信的,史书上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这一仗打下来,才是封常清主掌安西的开始,既然结果是注定的,他相信,过程不会差到哪里去。</p>
况且,他还有别的心思。</p>
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对自己好,既然都有个靠山了,刘稷当然希望这个靠山能长久些。</p>
历史上,封常清的下场非常凄惨,他现在管不到朝廷大事,只能从小事着手,去试着影响历史,如果这一仗,封常清能取得比历史上更好的战果呢?无论如何也值得一试,因为再坏,还能比史书上的更坏么。</p>
他想到一个问题:“吐蕃人已经砍断藤桥了么?”</p>
“巡骑来报,还不曾。”</p>
那就怪了,如果下决心放弃了,直接把桥砍了不就完了?想到息东赞在历史上的评价,他心里突然一动,这个家伙或许动了什么别的心思。</p>
“你莫非又有什么主意了?”李嗣业有些奇怪,一个小小的戍主,关心敌情干什么。</p>
“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暂时还不便说。”</p>
他倒不是怕泄密,而是太过匪夷所思,早早说出来没有任何益处。</p>
见他不肯说,封常清也不想逼他,难得一心能想到正路上,他高兴还来不及,离去之前,想了想还是叮嘱了刘稷一句。</p>
“那张无价,家境不丰,在军中颇有威名,就算你不欲同他在一队,想个法子调开也就罢了,没必要搞出生死。”</p>
“属下记住了。”</p>
答应得这么爽快?封常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打消了继续劝说的念头,说多了不一定会有效果,没准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p>
作为戍副,张无价的营帐同许光景在一块儿,全戍只有刘稷一人是独立营账,除了他是主官,还有受伤的因素在里头。</p>
帐门被人掀开的时候,张无价还以为是许光景进来了,没想到,却是心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