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大骂刘立生,说他敷衍了事,不管低收入工人的利益,也有知情者给刘立生辩解,说问题不在刘厂长,刘厂长提了新的工资调整方案,是准备多给低工资人群涨的,可上级没有同意,给驳了回来。
慢慢的工人的怨气转移到了上级头上,就有人开始串联,这天早晨八点,刘立生一上班就接到上级领导打来的电话,领导劈头盖脸就把刘立生骂了一顿,原来有大约二百人左右,趁下夜班的时机,没有回家而是一起聚集到了上级办公楼门口,他们一起找上级,希望上级能改变现在的决定。
领导给刘立生下命令,让他赶紧过去把工人劝走,否则后果自负。刘立生心里也很委屈,心说要不是你们坚持不改,工人怎么会跑到你那里去抗议,让我去,我有什么办法,可想归想,人还得想办法劝走,毕竟围着上级大门是很严重的事件。
于是刘立生带上一众厂领导和各部门中层,坐车赶到上级大门口。下车后,刘立生让每个厂领导分别与一个部门中层一起,把各自部门的职工分割开劝说,他和酒精分厂的厂长一起,酒精分厂的职工占总厂的一半,这次来上访的人中一多半都是酒精分厂的工人,之所以酒精分厂的工人意见最大,是因为酒精分厂的岗位大多是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操作工,大部分工人的职责就是拧拧阀门,看看温度,技术含量低,相应的工资就低,很多工人都是些没有文化的大老粗,而且年龄也大了,他们已经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锅饭,他们认为自己干了快一辈子子了,不应该拿这么点工资,没翻番时工资差距没那么明显,他们还能接受,一翻番差距拉的太大了,一下子就接受不了了,这也算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改革所带来的思想碰撞吧。
刘立生和这些老工人进厂时间差不多,他也在这个部门奋斗过,曾经在酒精分厂原来叫车间,干过多年的车间主任,他对这些兄弟姐妹是很有感情的,他知道这时千万不能再搓火了,必须用感情打动他们,他深情地说:“各位兄弟姐妹,咱们差不多是同一个时间进厂的,我记得我刚毕业的气候,还和你们中很多的人一起值过班,喝过酒。请大家给我个面子,再相信我一次,我一定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的,大家就不要在围在这里了,都回家吧。”其中一个工人是和刘立生刚上班实习时候一个班组的,他对刘立生说:“刘厂长,不是我不相信你,是我们对上级有意见,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是党章里规定的,可怎么工人阶级的地位越来越低,我们的收入怎么也越来越低了呢?”这个问题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没错,自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以来,企业逐步从旧的体制向新的体制转型,原来的大锅饭体制虽然照顾了公平性的原则,但是由于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孬都一样,使得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人浮于事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率,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越来越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亏损问题,上级制定政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拉大高低收入差距,刺激工人的积极性,打破大锅饭体制,从而解决效率问题。
不过愿望是好的,但是做法有欠缺的地方,不应该简单粗暴,应该给各企业一部分自主权,让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提高或降低调整幅度,具体到江东酒精厂,以酒精分厂为例,因为